你所表达的,未必是对方所接收的

  • 2015年6月19日
  • 德中心理

   

你所表达的,未必是对方所接收的

——德中心理 马春娇

每天我们都需要和他人交流,交流的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生偏差。

一种情况是我们自己表述不清,造成原有信息的误差;另一种情况是对方理解的偏差,扭曲了原有的意思。

这两种情况虽很麻烦,却很难避免。

也许我们是在关切地询问对方,但对方却当成了冷嘲热讽;我们好心提醒孩子,却被排斥,当成了唠叨。

这样的误会有时候让我们气愤,并把愤怒的情绪投给对方。实际上,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不同,个性不同,必然对同一句话,同一个眼神有不同的理解。

我们要传递的信息,有时候不能直接到达对方那里,可能还会遇到“被扭曲”的障碍。这时候,感到愤怒的同时,别忘了我们的初衷是为了传达什么信息。

当我们为了表达关心受到误解的时候,会不会因为愤怒转而变成争论和伤害呢?

当我们为了提醒孩子,不被理解时,会不会觉得是孩子的问题,而没有考虑信息传达的方式是否和孩子匹配呢?

误会是客观存在的,别忘了你最初要表达的是什么,坚持你的表达,根据对方的特点决定你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冲过重重障碍,被对方成功接收。


咨询顾问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