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吃”与“吃腻了”
——德中心理 马春娇
我们都有关于“吃”的体会,饿急了会饥不择食,吃太饱了一个米粒也容不下。
小时候,物质不充足,好吃的省着吃。现在,很多时候东西放坏了扔掉。
小时候,好东西吃不够,也不够吃,很多东西过年才有。现在,稍不注意就吃腻了。真正会吃的,还要省着吃,爱吃的偶尔吃,少吃,好让自己留个勾起味觉满足的食物。会玩的,也有节制的玩,作为忙碌生活的调剂,作为增进感情,会见朋友的假期。
不然,吃腻了,玩腻了,看腻了,我们下一步还想干什么?只剩下空虚和迷茫。
我们都能理解吃、喝、玩、乐要有节制,唯独对于教育,对于孩子学习,采用满灌的方法,唠叨到孩子充耳不闻,学习到孩子闻“学”色变。
我们常拿“山里的孩子”来教育城市的孩子,其实,这就是不够吃和吃腻了的区别。一个对学习饥渴,一个对玩饥渴。饥渴长期得不到满足,都要生病的。如果山里的孩子,渴望学,而一直没有学习的条件,就会被耽误,形成某方面的缺失。城里的孩子,长期玩不够,一旦遇到玩的机会,就像一个饿急了的人见了烧饼一样狼吞虎咽。
小时候,书也不够读,常常买一本书,反复读,或者向别人借书看。长大了,买了很多书,有些一直束之高阁,因为“书非借不能读也”,到了自己手里,如同被自己咬过一口的苹果,相当于贴上了标签,没人敢动了,也便不急于看了。
任何人,吃饱了都不想再吃了,若是吃腻了可能一辈子都不想再吃了。任何事都要有节制,学习亦是如此。
学要有节制,教育要有节制,讨论任何话题都要有节制。学到还想学的时候停,玩到还有兴致的时候走,听到关键的时候“且听下回分解”。
期待着才有下回,吃腻了,就不会再来了。
Copyright © 2008-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