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也需要共同语言
——德中心理 马春娇
快学说话的孩子,嘴里常发出些奇怪的音,例如“嘎嘎”、“咕咕”、“嘎咕”。这时候,如果你模仿他的发音和声调,很能引起他的注意,甚至,能用这些发音交流一段时间。说不清这些都是什么意思,但是因为他听上去很熟悉,所以很感兴趣。
正常的发音,可以作为一种语言刺激,长期重复地说给他听,让他慢慢熟悉。如果强行教他,他反而不理不睬。
可以看出,小孩也需要共同语言,一些源于他的发音,大人模仿着重复,用来和他互动,效果很好。对于小孩来说,熟悉和兴趣就是意义。
所谓的共同语言,是从对方感兴趣的语言开始的。想要培养共同语言,就要先了解对方关注什么。培养孩子和人交流的习惯,要从共同语言开始,让孩子学会倾听,也要从共同语言开始。因为只有有过被倾听,被关注的经历和感受,交流才会留给他美妙的印象,这才是继续交流的动力。有了对交流的兴趣,倾听别人作为回报才有现实的必要性。
想走进别人的世界,先要了解对方的世界,学习对方的语言,作为共同语言,以共同语言为桥梁,通向对方的内心深处。这是捷径,也是必经之路。
Copyright © 2008-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