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规矩不用面面俱到
——德中心理 马春娇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规矩,在家里列了很多的条条框框,譬如看电视时间,卫生习惯,饭桌上的注意事项,起床时间,整理内务情况,零用钱多少及使用规则等等,可以说是面面俱到。甚至,还会逐项进行奖惩规则的制定。
家长为了让孩子形成好习惯,守规矩,可以说是用心良苦。但实际咨询中发现,家里越是规矩多,规矩细,规矩严,孩子越容易出问题。
首先,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用在管理上多了,表露情感的机会就少了。孩子迫于奖惩,被动遵守规则,心里受不到情感的滋养,有想法没有倾诉的机会,很容易积压怨气。家里没有弹性,只有冰冷的规矩,孩子要么循规蹈矩却内心压抑,要么会想办法暗地里满足自己,和父母玩阳奉阴违。
其次,规矩太多人会觉得很累,这也注意,那也提防,只是表面的遵守,没有更深的体会。没有情感的规矩,讲不出道理的规矩,或者家长单方面觉得有道理,孩子却一直不认可的规矩,容易让人打心里反感,早就期待着能摆脱它,一旦离开父母的监视,马上180度大反差。这样的规矩,只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动规则,和他人在一起,就不再管用。所以有的孩子跟着老人在一起像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有的家长害怕放开后孩子没法管,其实越不放开越难管。经常出去玩的孩子才能找到家,从来不出门的孩子,出去容易被骗,容易迷路。
被动遵守的只是一时的适应,深入人心的才能成为信念。自然后果法是最好的奖惩,孩子能在其中体会到影响,调整自己的行为。所以,尽量少制定规矩,多给情感,让孩子有机会体会自然后果,这时再加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更好的推动他的内心体验和行为习惯。
Copyright © 2008-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