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需要释放来帮忙
——德中心理 马春娇
小不忍则乱大谋,忍是处事的功夫之一。有的人很能忍,别人看上去决不退让的事,他却泰然处之。这样的人让我们佩服,也让我们觉得遥不可及,让我们对自己的忍耐能力打上问号——为什么我忍不住呢?或者,为什么我忍得那么压抑,那么难受呢?
其实,那些看似能忍,忍得很舒服的人,并没有一直忍耐。他们谦和退让的表象给了你一种错觉,是他们看上去心里能放下更多的事。
为了让人直观理解忍耐的难受,有的心理学家用盛满沙子的麻袋来代表各种负面情绪,比如愧疚、愤怒等,有多少情绪,就背负多少个沙袋来走路。这个实验让人们一下子明白了忍耐、压抑之后的内心体验。
能忍的人有两种,一种人正是这样挨个承受,让自己难受。另一种人,可以叫做善忍的人,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挨个去背负,而是在事后下了功夫,做了处理,要么找人来倾诉,疏导,要么自己进行了分析。总之,及时地卸下了心理的负担,该背的,能背的,值得背的,背上。不值得背的,放下。
长久的忍,需要及时的释放,才能维持。善忍是外在的不动声色,而内在有个负面事件处理工厂,及时排污,及时变废为宝,把事件的正面价值提炼保存。
只被动忍,不释放,忍就是伤害行为。
向疾病示弱,承认自己的抵抗能力有限,爱惜自己的身体,才有健康的体魄。仗着自己强壮,瞎吃瞎干,总有累垮的一天。
别把自己想的那么强,不强忍,不硬扛,及时宣泄,才能长久保持平衡。
人的心胸之所以有大有小,是因为有的人安装了过滤系统,不把大大小小的事都放进去,不是盛的多,而是盛的精。
Copyright © 2008-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