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之八(2)

  • 2016年5月16日
  • 德中心理

                                                             

关于孔子之八(2

儒家认为德治强调统治者的个性修养,主张让有崇高道德修养的人来治理天下。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如果是一个修养很高的统治者跃居大位,那么人们自然敬服,天下自然大治。在衡量统治者有德无德时,孔子提出了的概念,首先要求统治者从自己作起,做好榜样。>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国家就像个大家庭,家长必须慈爱下民;国家又像个大学校,官员必须作下民的师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上位者喜欢什么,提倡什么,都是天下风俗无言的导向。只要统治者立身正、处事正,天下就没有行邪的,因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懂得这个道理,认真做好榜样,就可收到子欲善而民善矣的效果,否则,榜样不好,虽天天声嘶力竭地叫喊正直,廉洁也不起作用。>

其次是统治者运用行政力量端正世风,整顿秩序,此即正名思想[]。正名的具体内容即矫正礼坏乐崩的风俗,使社会秩序重新回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的轨道上来,恢复等级制度。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子路》)名分不正,秩序不清,社会就处于混乱之中,因此,德政的任务理所当然应端正名分,不仅使各级统治者自己明白职能与权限,而且也使社会不同阶层的人明白自己的身份和位置,各尽其职,各行其事,共同在社会大舞台中扮演和谐的喜剧。>


咨询顾问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