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规则与活规则

  • 2016年9月4日
  • 德中心理

 

死规则与活规则

——德中心理咨询师马春娇

死规则是人为制定好的“应该”怎样的标准,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不是万能的。一个遵守死规则的人,譬如遵守交通规则;不乱停车;不乱鸣笛;在有安静标志的地方不大声喧哗……总之就是不做妨碍别人的事。这样的人是人们眼中高素质的人,是受人尊敬的。这样的人越多,社会越有秩序,越好管理,越容易出现“天下太平”的美好景象。

活规则就是规则的现状,包括好的现象,和鱼龙混杂的状况。譬如人们不看红绿灯,扎堆过马路;随地吐痰;随意占用车道等,总之就是妨碍别人的行为,俗称“不自觉”。

对于有些人来说,遵守死规则很容易,因为他从小形成较好的秩序性。但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遵守秩序是痛苦。或许就是这些为秩序感到痛苦的人创造了活规则,使规则更加的多姿多彩。而这些活规则显然又成了某些秩序性较强的人的困扰,他们甚至想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不允许的事情,还有人明目张胆的做?不只是思想上的困扰,也会形成情绪上的障碍,他们会为一些不守规则的人的行为感到气愤。当他站在规则的真理这一边的时候,他就获得了生气的权利,如此便获得了“生不完的气”。

你有这样的困扰吗?当对方通过规则侵犯到你的时候,是不是非常气愤。你平静的心一次又一次的被活规则所扰动,你默默的渴望着天下太平,渴望着有一天规则能将所有人的行为规范起来。

无论到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什么状态,法律健全到什么程度,人的行为都是最难管理的,因为每个人行为的背后都有他特殊的心理背景。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放弃制定规则,制定规则对整个社会秩序有益。但从我们个人角度来说,适应死则,可以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接纳活规则,才能让自己的心里更舒服,不被一次又一次的扰动,不替别人的行为背负气愤的包袱。


咨询顾问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