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谭沈
她又一次坐在我对面讲述着她惨烈的爱情故事,又一次被一个“渣男”所伤。我看着她有些出神,我忽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电影中松子的一生基本上有些类似那个“她”的感觉,那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遇见“渣男”,一遍又一遍的被感情所伤。直到松子最后留下那句:

整部电影基本上就是松子的一生的写照,作为一个观影人,会不由自主的感觉到:“人生真是很糟糕,当你以为已经到最低点了,没想到下面还有更糟糕的境遇。”看完电影会情不自禁的想,这个漂亮可爱的姑娘是怎样被「命运」愚弄,然后一步一步走向那样的终点的?
但同时,我又强烈的感觉到,所谓的「命运」更像是一种「强迫性重复」。

松子的一生都在追求爱情,人生中经历了五段感情,一段比一段狗血,一个比一个渣。

“我活着为了爱!”这是松子的全部的人生意义。
每每看到松子在每段恋情开始都不假思索、不加选择的投入到那些明明看上去就有问题的男人怀抱。
每每看到松子哪怕被打、被践踏、被无情的对待,哪怕对方有各种问题、有老婆、条件差,都要死死的抓着对方,“只要你不抛弃我,要我怎么样都可以”。

一个人是地狱,两个人也是地狱,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好。——川尻松子
每每看到这里,我都会想起那个小女孩,失落的站在楼梯间,看着爸爸径自走向妹妹房间的眼神。

“爸爸只疼爱病弱的妹妹” 、“爸爸不爱我”、“爸爸你爱我一下好不好?”、“我是这样的不可爱、不值得被爱”、“爸爸,我要怎样才能换来你一个笑容?”...

松子爸爸那张永恒的“冰块脸”,是我后来每次看到松子被男友虐待时就会想起来的画面。

松子的童年,活在用尽一切努力讨好父亲中。她努力的用各种方式寻求父亲的爱,那个小姑凉用尽一切努力,默默地寻求着,“爸爸,你要怎么样才能够爱我?”、“爸爸,你爱我一下好不好?”
松子用尽一切努力后发现只有自己做“鬼脸”时,才能看见父亲的笑容,于是这样不假思索的讨好方式被一直延续到成年,但是成年后,鬼脸不仅不能够讨好别人,还让别人感到被冒犯,于是带来了许多麻烦。而且,连父亲也不会再笑了。

接着,松子开始了她坎坷的感情之路,她面对每一个人都不假思索、一腔热血的扑上去,她的每段恋情都在做同样的一件事情“你爱我好不好?”,然后又在体验与童年一样的拒绝,“我根本不爱你!”。
她一遍又一遍地找那些根本不可能爱她的人寻求爱,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和体会当年那个“不被爱”却又努力想要得到爱的自己。然后,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这种魔障一样的心瘾一次比一次强烈。

于是,到最后,松子说:“生而为人,对不起!”
其实像松子那样陷在「鬼打墙」一样的爱情悲剧中的人并不罕见。
如果你有些冷血的去客观分析,除开她的血泪痛,你会惊讶的发现她的故事就像不断上演同样的写好的剧情。而这个剧情的脚本则是在童年就被写到潜意识里了。
忘记了是哪位老师曾经说过,我们对于爱的品味就像是对食物的品味一样,上去了就下不来的。
只有在童年里只能得到低质量的(病态的)爱(控制的、贬低的、攻击的、忽视的、威胁的、不尊重的...)的那些孩子,才会在成年以后对这样垃圾食品一样水平的爱无法自拔。而那些从小就获得高质量的爱(无条件的、接纳的、尊重的、积极关注的...)的孩子,面对那些低质量的爱会本能的反感和排斥。
更让人心酸的是,那些从小吃惯“垃圾食品”的孩子,如果真的获得高质量的爱了,反倒容易因为不习惯、惶恐、不相信等原因主动或被动放弃这段关系。
写到这里,想起前些年很火的“富养女儿”的理论,大概意思是说从小给女儿好的物质条件,这样女儿才不会在成年后被一点“小恩小惠”收买了。
其实真正能“富养女儿”的不是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是真心的爱,因为那些得到过高质量的爱的女孩子,才会面对那些“渣男”抛出来的明显病态的爱敬而远之。
而那些已经无法改变过去的“松子们”,你们也可以努力去打破这个「循环」,认真的去观察自己的「剧本」,去学习爱自己、拥抱自己,去斩断缠绕你的「命运」。对自己说一句:“亲爱的,我回来了,我看见你了,我不会再抛下你了。”

愿我们都能活在爱中,
不论是他人的还是自己的。

Copyright © 2008-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