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证后学习的误区续

  • 2020年9月21日
  • 德中心理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在我身边看到的很多新人的成长是这样的,我还记得我很早认识一个小咨询师,他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很高兴跟我说,在某些视频上了解过我,说我做咨询做得很好,教学也带了好多学生,特别想跟我学习,他说可是我的个人成长还没有做完,成长做完了以后想真正投入到咨询师的实习过程当中。于是我就问起他说你的成长做了多长时间?他说做了快两年了,什么样的频度呢?每周一次,老师是怎么做的呢?就是没有重点也没有主题,我说每次都这样嘛?基本上每次都这样啊,有的时候也觉得好像也挖不出什么东西,或者挖出了什么,我现在也没有办法去证实这个挖出的东西,是不是这么回事儿,但是他觉得他好像是比以前更通透了。我就问他你指的从头是什么意思?他说似乎是更了解自己了,我说但是你有没有本质的变化呢?他表示没有,就是感觉每周聊一次开心了,然后这个也是我们所谓的咨询师成长吗?你自己在学习在进步这花了多少钱?花了好几万了啊,我不想去评论这种方式究竟对一个人是不是好,肯定有好处,她说了心情愉快了,而且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了,可是我们钱要花在刀刃儿上。你的目的如果是让自己心情愉快那无可厚非你可以干很多事情都可以让你开心起来对吧,那么这样一种模式,就刚才以上这个例子的话,是对于所有心理咨询师来说,我个人觉得太小,而且没有方向,每个人实际上都不可能把自己都搞得透透的,然后做心理咨询。因为咨询师本人也是人,他必须在工作当中才能更多的去暴露自己的问题,而我们什么时候介入这份工作呢,没有重大影响到咨询者,不会影响到他个人对咨询者产生伤害的前提下,用你的专业技术的背景就可以介入了。我这边再接个人成长的时候都会先给咨询师做一个评估,如果他本人并没有太多的问题,我是不建议他做一个太长期的成长,相反这个成长的目的是在咨询师咨询的过程当中碰上了一些坎儿过不去,这个时候去做个人体验更合适。请警惕自己在咨询过程当中无法胜任的时候,恐怕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来源于自己,这时候的成长就很有必要,举个例子,我们的某一些咨询师在咨询的时候会出现特别想批评咨询者,特别想评价咨询者,特别无法跟咨询者共情,这些东西从技术上他都懂,但是他做出来就特别的生硬,尤其像共情技术,如果自己感觉不到对方的感受的时候,那个共情就让我们觉得特别的累,特别的不像共情,有的时候说我懂你呀,你不就是怎么样吗,就这种特别轻蔑的这种表达方式啊,完全体会不到咨询师理解咨询者。

 

 

 


咨询顾问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