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均经过来访者同意、知情。为最大程度保障报个案咨询师和来访者隐私安全,部分隐私内容做过修饰处理,仅供心理学同行学习参考。)
督导师:把她送去亲戚那边,我们不要讲说她妈妈似乎要把责任怪给她亲戚,说我的亲戚脾气很火爆很粗心。就说你看这个妈妈要工作的时候,她把孩子又送去,而且她又补了一句说我是跟她讲好才走的,我是跟小颜讲好的,小颜懂什么呢,(回答其他咨询师提问:反社会倾向其实是温尼科特的一个术语,他讲的跟那个长大成年后的反社会是不一样的,他讲的是小孩子在他成长过程中会有一些比较不寻常的行为,在大人看起来是有种好像不乖啦,比如说小孩子尿床,或者是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偷东西,说谎等等的,这些都是反社会倾向。当他们有这样的行为的时候其实他就是在告诉大人,你要开始帮助我了,他是在发出一种信号,就是我开始遇到困难了,你要帮助我,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这样。我解释一下刚有人问那个反社会倾向。)
然后她三岁妈妈把她送去这个亲戚家,你要知道三岁我们一个孩子开始进入了一个俄底浦斯期,然后她不仅去了一个亲戚家,又去了一个幼儿园,你说是不是双重的?
咨询师:对,而且亲戚家也有一个小孩子跟她差不多大。
督导师:就是一个双重的重新要适应的部分,对于小颜这么敏感的孩子来讲,那几乎是个灾难。因为前面已经有一次去了幼儿园的那样的惨痛经验,这个母亲就直接把她丢过去,然后让那边人去送她,那么也许小颜到那个地方以后,她就不敢哭闹了。她不敢哭闹了,因为这个亲戚不是自己的妈妈,她也许会变的很委屈很迎合的,就在那边呆着,然后去上了幼儿园。但是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个是什么样的的心情,而且正要进入俄底浦斯期的时候,正是她要跟同性父母竞争的开始,所谓竞争意思说,我今天开始要去跟母亲争夺我的异性父母,但是在此时却被送走了,那么对于来访者来讲,她内心会有一个怎样的幻想呢?就好像我今天不乖的时候我就会被送走了
咨询师:她不敢去竞争。
督导师:对,除了不敢竞争还有会觉得说我今天不好你就把我送走了,开始惩罚我了。所以你看这个小颜她事实上是非常迎合她母亲的。然后她的社交关系,你说是好像属于共生融合状态,好像要求那个人要对自己很好,只属于自己一个人,不能有第二个人存在,那么她先是把她跟她母亲的这种依恋的模式转到了她其他同学身上,她认为两个人只能够属于彼此,不能够插入第三者,这还是在一个母婴状态,但是这种不能插入第三者的不安全的依恋模式,我必须紧紧的抓住对方,对方不能有另外一个人。你如果是安全依恋,你不会在意我们还多了一个人,但是她觉得今天只要有另外一个人,我肯定是要被抛弃的,她一直处在这个偏执分裂位的时候,就说你今天只能够属于我,为我所拥有才是好的,否则就是不好的。所以她内在的客体关系就是好或不好,没有那个中间的那个部分,其实她对她朋友也是这样,只要我今天跟你出去你再带一个人来,那我就不要了,就表示你不是我唯一的朋友,我也不跟你交往,她有出现这样的事情对吗?
咨询师:对。所以我会感受到,其实她对咨询师也是在一直处于一个害怕被抛弃的状态中,所以说她会送咨询师东西。

Copyright © 2008- 德中心理咨询中心